本报北京5月7日电(记者危兆盖、通讯员陈弘)五四运动是本世纪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为了科学地总结五四运动的历史经验,弘扬五四精神,辽海出版社和本报理论部联合举办的“纪念五四运动八十周年暨《五四图史》出版座谈会”今天在本报召开。龚育之、郑惠、丁伟志、石仲泉等著名党史专家参加了座谈。
发生在80年前的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爱国救亡运动,也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对中国现代历史的发展走向产生了重大影响。五四运动发生以后的80年来,学术界一直非常重视对五四运动史的研究,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在今天的座谈会上,与会者指出,五四运动所表现出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是不朽的。五四时期,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爱国进步人士出于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前途的关心,发动了一场意义深远的新文化运动。他们旗帜鲜明地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这些思想和主张不但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震聋发聩的作用,而且为20世纪中国的新文化建设指出了方向。在伟大的五四爱国政治运动中,以进步的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为先导,高举反帝反封建的大旗,谱写了20世纪中国人民爱国主义的重要篇章。五四运动最重大的意义是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准备,唤醒了一大批爱国青年走上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五四运动倡导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不但影响了当时的一代青年,而且一直影响到今天。在跨世纪的征途上,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我们要继续发扬五四传统,弘扬五四精神,用五四精神教育学生,引导青年。
与会专家针对近些年来出现的一些所谓新论点,如五四运动“激进论”、五四精神“过时论”等进行了严肃的批评。与会者指出,五四精神对20世纪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非常重要的积极影响,这种影响还将继续下去,“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永远不会过时。
在座谈中,与会者还指出,在纪念五四运动八十周年的时候,辽海出版社推出的《五四图史》以图文并重的形式,客观、真实地再现了80年前波澜壮阔的爱国运动场面,生动活泼,形象感人,不但填补了五四运动史研究领域的一个空白,而且向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提供了一部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读物。
参加座谈的专家学者还有萧超然、彭明、张静如、郭德宏、丁守和、刘武生、杨天石、马勇、左玉河等。辽海出版社社长李家巍、副总编辑李英健、本报副总编辑李景瑞到会并讲话。座谈会由本报理论部主任赵石宝主持。